导航

我院团委与金坛区博物馆开展签约共建暨纪念华罗庚清明祭扫活动

发布者:水电院发布时间:2025-04-09浏览次数:11

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水电青年传承水利文化的使命担当,在华罗庚诞辰115周年之际,我院赴常州金坛博物馆和华罗庚纪念馆开展“共筑水利文化之桥,赓续华老报国初心”团学骨干素质拓展活动。我院团委书记笪步源、常州新校区团学骨干参加通过开展志愿者服务基地共建、纪念华罗庚清明祭扫活动,提升文化育人的信仰之基,增强团学骨干的能力培养,为新时代水利青年注入科学报国的精神力量。

文脉同源:校馆携手织就育人经纬

当历史的厚重遇见青春的蓬勃,传统与现代在金坛博物馆的廊柱间交响。我院团委与金坛区博物馆举行共建合作协议签署仪式,标志着双方合作正式开启。

本次合作旨在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同推进创新发展,双方将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定期举办联合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若说金坛博物馆如静水流深,珍藏华老"志在千里"的赤子之心,那么河海大学如奔涌后浪,传承"厚德博学"的水利风骨。从数学巨匠的爱国方程式,到水利青年的治水新算法,两代人的科学报国初心,在校馆合作的经纬线上编织出新时代的育人图谱。未来,双方也将持续深化合作内涵,拓展合作领域,携手开创具有水利专业特色的志愿实践新平台。



松柏凝思:青春礼赞致敬科学丰碑

纪念碑前,白菊如雪,松柏含悲。当三鞠躬的庄重遇上默哀的肃穆,时空在此刻凝结。我院团委书记笪步源缓步上前,将花篮轻放于华老塑像前,仿佛听见那个时代"回国不需要理由"的铮铮誓言。

学生代表发言时,声音在纪念馆穹顶回荡。“华罗庚先生曾说,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今天的活动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传承精神不是口号,而是脚踏实地的行动。共建合作不是形式,而是久久为功的耕耘。”这跨越时空的对话,让"科学报国"四个字从历史深处走来,在青年胸膛烙下滚烫印记。讲解员的讲述如春潮拍岸,从金坛少年的寒窗苦读,到中科院的灯火通明,再到奔赴大西南的无悔抉择,每一页手稿、每一块展板,都在诉说"何为国之脊梁"。



薪火相传:红色熔炉锻造时代栋梁

这场精神洗礼,正在青年骨干心中种下火种。通过本次团学骨干素质拓展活动,同学们深入了解了这位数学巨匠的传奇人生——从贫寒少年到世界数学家的奋斗历程,特别是他"一心为国"的赤子情怀。在听闻讲解后,同学们不仅对华罗庚先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更增添了对华罗庚先生的敬仰之情,感受到了华罗庚先生对学术方面的非凡才能深厚的家国情怀。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将红色基因转化为水利青年的创新动能。

通过参与祭扫仪式、聆听工作人员讲解以及亲身体验校馆合作签约的庄重时刻,学生骨干们不仅增强了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还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他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入学习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未来,他们也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与同学们共同谱写新时代的青春华章。



此次活动不仅是对先贤的追思,更是对科学家精神的传承。我院将持续深化与华罗庚纪念馆的合作内涵,拓展红色文化育人平台,通过多维共建,让"为党随处可埋骨"的爱国情怀与"勇攀科学最高峰"的求索精神,在青年学子心中生根发芽,绽放新时代的光芒。让华罗庚精神,在未来某个治水攻坚的不眠夜,化作点亮智慧的炬火,在某个守护江河的风雨日,铸就守护安澜的脊梁。(文/张思卓、于雪琪,图/杨茜媛、任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