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我院以“红韵童心承薪火·智水赋能启未来”为主题,开展水电开放日志愿服务活动。来自力学小学四十余位师生,在我院研会志愿者的带领下走进河海校园,探寻水利奥秘,感受智慧水利的独特魅力。
薪火相传育新人,青砖黛瓦见峥嵘
下午1点,力学小学师生一行抵达河海大学1号门。志愿者围绕校门的历史演变及篆刻有“河海大学”字样的泰山石进行了详细讲解,引导小朋友们从字迹风格和校门变迁中感悟河海大学砥砺奋进的风雨历程。
沿着志愿者的步伐,小朋友们参观了位于河海路的河海馆。河海路作为一代代河海人求索求学之路,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见证着无数学子以梦想为帆、以奋斗为桨的青春航程。河海馆作为学校重要行政楼宇,亦映照着河海精神的代代传承。
随后,小朋友们来到工程馆和水利馆,驻足瞻仰徐芝纶先生、刘光文先生纪念像。志愿者详细介绍了两位先辈在治水报国、兴学育才方面的卓越贡献,引导孩子们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体悟“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
沐浴着清凉山的金陵古韵,感受着石头城的沧桑巨变,矗立在西康路校区中心区域十字路口西北麓上的张闻天同志全身像铜像和严恺先生铜像雕塑吸引了小朋友们的注意,伴随着志愿者娓娓道来的讲解,张闻天先生和严恺先生的形貌开始在小朋友们的脑海中增添上血肉。
在志愿者的引导下,一行人进一步走进水利先贤广场,百年鼎、大型山石盆景“情系河海”以及群雕“华夏水利先贤颂”映入眼帘,志愿者生动详细的讲解了各位水利先贤勤劳智慧、无私奉献和勇于创造的治水事迹及家国情怀,感悟水利先辈“己饥己溺,心系苍生,治水安邦”的崇高担当。
智水擎画新纪元,科技赋能促发展
在水利水电学院二楼创新实践中心,通过精细的沙盘模型和动态模拟,并结合初文婷老师的专业讲解和操作演示,小朋友们近距离观察了闸门、升船机等水利设施的运行过程,直观的互动体验让小朋友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了水利枢纽运行的基本原理,同时能够激发他们对水利科学的浓厚兴趣。
王建老师围绕“水与水利工程”为小朋友们进行趣味知识科普,针对水为什么有力量、水会带来哪些危害、如何利用和调控水这三方面,向孩子们系统介绍了水的力量原理、水资源相关灾害及水利工程的调控作用,帮助小朋友们在探索中理解“人水和谐,智水赋能”的重要性。
为了帮助小朋友们进一步探秘水的力量,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小朋友们动手进行了“不掉落的硬币”、“棉线运水”等趣味小实验,通过亲手实践,感悟水的表面张力和引力作用,观察水的独特性质,思考水利工程中这些物理特性的应用。
随后,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小朋友们戴上VR设备,借助虚拟仿真技术“亲临”三峡大坝建设现场,以360度全景视角沉浸式体验巨型水利工程的壮丽与宏伟,近距离观察水轮机运转,感受“截断巫山云雨”的震撼壮举。
以水启智,以水塑魂。红色基因与智慧水利的交融碰撞,让传统教育焕发新生机,点燃了少年继往开来、勇攀科技高峰的赤忱之心。这场穿梭于历史与未来的治水文化之旅,既赓续了先辈的治水精神,又擘画了数字水利的崭新图景。学院将持续构建多层次实践育人体系,为培育新时代水利英才提供沃土。河海青年必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在守正创新中砥砺前行,用青春智慧为水利现代化贡献蓬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