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加强学生对水利行业前沿技术的认知,近日,由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建邺团区委、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水源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主办,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团委、本科生第三党支部承办的“治水先锋探建邺,党团引领铸青春”素质拓展活动成功举办。我院团委书记、本科生第三党支部书记笪步源老师带队,我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智慧水利专业、安全工程专业40名本科生党团骨干参加。此次活动通过实地参观、专家讲座、互动研讨等形式,搭建了校企协同育人的实践平台,为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水脉核光映匠心:与华兴人的时空对话
师生们前往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总部,深入了解了这家全球核电建造领跑者的企业实力。中核华兴始建于1958年,曾承担“两弹一艇”试验基地及多项重点工程建设,拥有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及28项行业资质。公司下设五大事业部、五大区域公司及七大专业化公司,业务覆盖核电、军工、市政、环保等领域,足迹遍布全国及巴基斯坦、新加坡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
在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师生团队首先步入精心布置的展厅,为满足深度探究需求,展厅特别设置了智能化交互平台。通过触控操作,师生们既能调取重点项目的三维动画演示,又能查阅企业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专利。当指尖划过屏幕,一组组数据图表跃然眼前:从"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的自主创新突破,到"人造太阳"ITER项目的国际合作典范,这些数字背后凝聚着华兴人突破"卡脖子"技术的智慧结晶。
随后,师生们通过高清宣传片开启了一场视听交融的时空之旅。银幕上跃动的光影,既记录着建设者们攀登技术高峰的艰辛足迹,也定格着重大工程竣工时刻的荣耀瞬间。影片中穿插的专家访谈与施工实录,让观众真切感受到华兴人"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赤子情怀。这种"模型观摩+光影叙事+数字交互"的立体化展陈方式,让参观者对华兴公司"国之重器"铸造者的身份有了具象认知。师生们纷纷表示,这种沉浸式学习体验不仅拓展了专业视野,更激发了投身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使命担当。
在交流会上,中核华兴工作人员对学院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公司在科技攻关、人才培养、党建事业等方面的成果。相关部门负责人分别分享了公司的人才培养体系、科技创新能力及智慧建造经验。现场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了解行情与公司情况,在生涯规划上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
溯源东线绘水韵:与民生工程的青春相约
师生们前往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水源有限责任公司,参观江苏水情教育基地。基地内,通过《东源流长 润泽四方》宣传片及沙盘模型,师生们直观了解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宏伟规划与建设成就。该工程自2005年启动以来,历经多年攻坚克难,已形成“T”字型供水大动脉,串联洪泽湖、骆马湖等四大调蓄湖泊,实现“水往高处流”的工程奇迹。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水源有限责任公司的工作人员以“南水北调工程现状及发展趋势”为题,详细介绍了工程规划、建设历程及未来展望,并通过现场互动解答了学生们关于工程效益、技术突破等方面的疑问。
在调度中心,师生们深入体验了“数字赋能南水北调智慧管理”的实践成果,如南水北调工程的智能调控平台等。通过远程集控、智能管理系统,工作人员可实时监控泵站运行状态,实现“少人值守”的高效管理。智能平台中同时还展示了工程中各种水利相关的曲线,进一步展现了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创新应用。
在活动过程中,师生们共同参观了南水北调工程专题历史展区,通过详实的图文资料与影像记录,系统了解了这项世纪工程的起源脉络。这项被誉为中国水利史上壮丽诗篇的南水北调工程,其战略构想最早可追溯至毛主席提出的"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科学设想。历经七十余载接续奋斗,三代建设者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将蓝图化为现实,铸就了惠及亿万民众的民生工程。参观过程中,本科生第三党支部的党员同志驻足凝视历史照片,深刻感悟到重大工程背后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纷纷表示要传承发扬这种攻坚克难、久久为功的奋斗精神。
通过此次素质拓展活动,我院学子能够真切地感悟到水利行业对于国计民生所具有的重要战略意义,它宛如国家发展的坚实基石,支撑着社会的稳定与繁荣。而在实际行动中,我院党员和团员青年更是将“治水兴国,泽被千秋万代”的使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青春之我,担时代之责,为水利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图、文/姜宇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