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学生明晰职业方向、深化行业认知,我院于2025年4月11日晚在博学楼报告厅举办“团青聚力,‘职’达未来”生涯人物访谈活动。活动特邀华设设计集团南京水利中心主任沈寿亮、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工程师孟颖、南水北调(江苏)数智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洪亚东、中铁广州工程局见习生刘云鹏四位校友,围绕职业规划、行业趋势与成长路径展开深度对话。四位嘉宾分别来自设计、科研、科技企业与工程一线,其多元背景为在场学生提供了多维度的行业视角。2024级全体本科生参加,访谈由2024级辅导员笪步源主持。
活动伊始,笪步源老师以“行业认知、岗位选择、职业发展”为脉络,引导嘉宾结合自身经历展开分享。从设计院的技术攻关到科研机构的创新探索,从智慧水利的前沿实践到工程一线的实战锤炼,嘉宾们通过真实案例与切身体验,为初入大学的学子勾勒出清晰的职业图景。
规划先行,锚定职业方向。作为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工程师,孟颖以自身保研与求职经历为例,强调职业规划需立足个人兴趣与目标城市,建议学生尽早明确方向。她提到,在研究生阶段提前完成学术论文可为求职预留充足时间,并通过参与科研项目积累实践经验。“成功并非仅依赖成绩排名,”她指出,“提前规划与时间管理能力是脱颖而出的关键。”
了解行业前景,抓住求职关键。华设设计集团南京水利中心主任沈寿亮表示,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技术密集且人才需求持续旺盛。他提到,河海大学毕业生在流域管理机构、省级设计院等核心单位具有显著优势,并强调:“专业课成绩是简历筛选的硬性门槛,需避免挂科记录,同时突出水工设计、BIM建模等实践技能。“
选择适配赛道,深耕专业能力。现任南水北调(江苏)数智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的洪亚东,对比了设计单位与科技企业的差异。他表示,职业选择需结合个人特质——偏好科研者可专注学术深造,追求实践者应强化项目经验。针对企业招聘,他特别指出:“成绩单与竞赛经历是重要筛选标准,在校期间需提升专业素养,同时平衡工作节奏,明确自身发展优先级。”
基层一线锤炼,培养核心竞争力。中铁广州工程局见习生刘云鹏从一线工作者视角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评估自身对艰苦环境的适应力;二是通过竞赛与创新项目提升专业素养,持续学习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三是主动了解企业类型,在秋招阶段锁定符合预期的岗位。“职业发展是长期积累的过程,”他总结道,“唯有夯实基础,方能把握机遇。”
在互动提问环节中同学们围绕“自我提升途径”“行业就业前景”“前期规划准备”等方面提出了自己关于就业和生涯的疑惑,台上的嘉宾都不约而同提到了“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校期间在学好专业成绩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综合技能,为求职做好充分准备。”以学长姐的身份对同学们提出了在大学阶段全面发展的嘱托。
访谈最后,2024级在校学生代表为四位嘉宾颁发聘书,聘请四位校友担任河海大学水电院学生生涯发展特聘导师,并合影留念。
此次生涯人物访谈的开展,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与优秀校友交流的平台,也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职业指导和学习生活上的建议。我院将持续开展“水电职涯”系列活动,发挥多方主体育人合力,不断深入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促进更高质量和更高水平的就业和发展。(文/姚凯,图/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