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磊
    水工结构研究所

    个人简介:

    博士生导师简介表

    姓名

    徐磊

    性别

    出生年月

    19819

    职称

    教授

    毕业学校

    河海大学

    专业

    水工结构工程

    学位

    博士

    联系电话

    13913873014

    电子邮件

    leixu@hhu.edu.cn

    研究方向

    1)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安全评价与控制

    2)水工隧洞结构计算分析

    3)混凝土结构多尺度分析理论与方法

    4)水工智能设计分析软件研发

    主要获奖情况

    1)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特等奖(2014

    2)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4

    3)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5

    4)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8

    5)冶金矿山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0

    6)冶金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1

    7)河海大学优秀主讲教师(2022

    8)全国水利学科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特等奖(2012

    9)河海大学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2021

    10)河海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20242023

    11)河海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23

    12)河海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2020

    13)河海大学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20222017

    主要成果

    徐磊1981年生,江苏沭阳人,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博导,水利水电工程系主任,Northwestern University访问学者,华电集团、水利部建设管理与质量安全中心等单位特邀专家,江苏省振动工程学会水工振动专委会委员,全国水利学科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特等奖获得者,河海大学优秀主讲教师。主要从事水工地下工程及混凝土结构性态与安全领域的科研工作,负责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课题和锦屏、小湾、向家坝、蟠龙、黔南、来宾、厦门抽蓄等国家重点水利水电工程委托科研项目50余项;在Int. J. Mech. SciUndergr. SpaceConstr. Build. Mater.、水利学报、工程力学、岩土力学等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混凝土宏细观损伤分析与多尺度模拟》等著作3部;申请授权专利软著20余件;获省部级特等奖、一等奖等6项;参编省级地方标准1部。

    培养博硕士研究生50余名,指导学生获“全国高等学校水利类专业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河海大学优秀学术学位硕士学位论文”“严恺奖学金”“科技之星”“国家奖学金”等荣誉奖励。讲授研究生课程“水工结构有限元分析”“地下工程及边坡稳定”。欢迎有志于水工结构学术研究与工程实践的青年学子报考本人研究生。

    代表性科技成果:

    1)针对水工地下工程施工条件复杂、服役性态时变、安全风险突出的工程难题,研发了围岩综合力学参数动态反演技术,建立了用以揭示围岩-支护结构长期服役性态的渗流-应力-损伤-劣化耦合分析模型,提出了具有互证和互补特点的围岩稳定性联合预测方法,构建了包括三类预警指标与三级预警值的综合预警指标体系,研发了水工地下工程安全预测预警系统,为水工地下工程安全性精准反馈、动态预测和综合预警提供了核心技术。

    2)针对难以准确分析水工混凝土结构复杂性态演化过程的问题,基于能量耗散原理与多尺度理论,建立了混凝土自适应局部本构模型和非局部本构模型,提出了混凝土结构性态跨尺度定量表征方法,建立了混凝土类准脆性材料结构宏细观尺度耦合理论与自适应转换准则,提出了水工混凝土结构复杂性态演化过程分析的协同多尺度和递进多尺度方法,突破了结构破坏分析耗能不客观、既有多尺度理论不完备、尺度耦合与动态转换难等瓶颈。

    3)面向人工智能时代和水工结构计算分析和工程设计数字化、自动化迫切需求,深度融合水工结构现代设计分析理论、人工智能算法和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技术,研发了自主可控的“水工隧洞混凝土衬砌配筋设计软件”、“溢流孔坝顶交通桥梁配筋设计软件”、“水电站GIS楼吊车梁配筋设计软件”、“抽蓄电站引水发电系统结构参数化智能设计软件”等水工智能设计分析系列工具软件并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大幅提升了相关水工设计分析工作的提质增效。

    5年部分论著(一作/通讯):

    1徐磊, 沈雷. 混凝土宏细观分析与多尺度模拟.河海大学出版社, 2022.

    2)刘志峰,徐磊*,夏超杰,等. 隧洞开挖变形特性参数化表征与代理模型预测.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25.

    3)陈金鹏,徐磊*,查新元,等. 基于应力路径的隧洞开挖扰动区空间演化机制研究.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

    4Shen L, Zhang L, Yang X, Luzio GD, Xu L*, et al. Multiscale cracking pattern-based homogenization model of water permeability in hybrid fiber-reinforced concrete after high-temperature exposure. 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2024.

    5徐磊,吴雨凌,甘磊,等. 混凝土细观损伤演化与宏观均匀化表征.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6Xu L, Jiang L, Shen L, et al. Adaptive hierarchical multiscale modeling for concrete trans-scale damage evolu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 2023.

    7)刘杰,陈科锦,孙猛,李芸娇,姜磊,徐磊*. 高外水隧洞变形稳定性的基质压缩效应.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23.

    8徐磊, 姜磊, 金永苗, . 灌浆圈劣化条件下高外水隧洞长期服役性态演化[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22.

    9Xu L, Jiang L, Shen L, et al. 3D mesostructure generation of fully-graded concrete based on hierarchical point cloud and aggregate coarsening.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22.

    10Xu L, Jiang L, Huang YF, et al. An efficient approach for mesoscale fracture modeling of fully-graded hydraulic concrete.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2.

    11Ren QW, Xu L, Zhu AX, et al. Comprehensive safety evaluation method of surrounding rock during underground cavern construction. Underground Space, 2021.

    12徐磊, 张菁倪, 崔姗姗, . 蓄水初期库盘非稳定渗流场时空演化与谷幅变形规律分析.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22.

    13徐磊, 姜磊, 周昌巧, . 基于多重点云与分级聚合的全级配混凝土三维细观结构高效生成方法. 水利学报, 2022.

    14徐磊, 姜磊, 王绍洲, . 混凝土跨尺度损伤开裂自适应宏细观递进分析方法.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15徐磊, 崔姗姗, 姜磊, . 基于双重网格的混凝土自适应宏细观协同有限元分析方法. 工程力学, 2022.

    16徐磊, 黄思远, 姜磊, . 混凝土局部损伤裂缝带模型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 2022.

    17)姜磊, 徐磊*, 张菁倪, . 大骨料混凝土应变局部化中不同粒级粗骨料的作用效应.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22

    18)濮奇浩, 骆晓锋, 徐磊*, . 复杂支护结构软弱地层深竖井施工过程仿真分析. 人民黄河, 2022

    19)骆晓锋, 邱伟, 杜小凯, 黄文龙, 徐磊*. 竖井土质围岩综合力学参数反演及稳定性预测. 人民长江, 2021.

    20徐磊, 王绍洲, 金永苗. 混凝土MAZARS模型的非局部化及其数值实现与验证.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在研项目

    主要在研项目如下:

    1)岩溶地区基于流固耦合洞室稳定分析及渗控处理技术,2024~2027,主持

    2)拱坝拱座抗滑稳定自动化分析关键技术及软件研发,2025~2026 ,主持

    3)来宾抽蓄地下厂房洞室围岩稳定分析及支护研究,2024~2025,主持  

    4)渡口坝水电站拱坝三维有限元分析,2024~2025,主持  

    5)大型沿海泵站结构静动力响应与安全控制关键技术,2024~2026,主持  

    6)黔南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期三维数值分析,2025~2027,主持  

    7)智能参数化设计与施工蓝图生成技术研究及应用,2025~2027,主持  
    8)排土场散体物料力学参数智能预测关键技术及系统研发,2025~2026,主持